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東方之珠」和「亞洲國際都會」

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

当前位置: 主页 > 百科知識 > 百科知識1 >

GPS发展历史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内容:

GPS是指利用GPS卫星,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实时性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GPS的前身是1958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一种子午仪( Transit)卫星定位系统,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圈,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这就为GPS的研制做了铺垫。由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以及子午仪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国陆、海、空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   。
20世纪70年代,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炸监测和应急通信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已布设完成。GPS已经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现在已升级到第三代,以保持其在导航定位系统的霸主地位,从目前来看,GPS是全球范围内精度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导航定位系统   。
最初的GPS计划是在美国联合计划局的领导下制定的,该方案将24颗卫星放置在互成1200的三个轨道上。每个轨道上有8颗卫星,地球上任何一点均能观测到6-9颗卫星。这样,粗码精度可达100m,精码精度为10m。由于预算的压缩,GPS计划不得不减少卫星发射数量,改为将18颗卫星分布在互成600的6个轨道上,然而这一方案保障不了卫星的可靠性。1988年又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工作在互成600的6个轨道上。这也是目前GPS卫星所使用的工作方式   。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arbitration agreement)。

依据《伯尔尼公约》、香港、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

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和「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

本网站是"非商业"(non-commercial),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


2025-Apr-05 08:26pm (UTC +8)
栏目列表